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10月25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北京市副市长王红,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司长张文才围绕“对标国际先进经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昨天,世界银行公布了《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的营商环境排名全球第31位,较去年提升15位。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先生,北京市副市长王红女士,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先生,请他们围绕对标国际先进经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介绍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司长张文才先生。下面先请余蔚平先生做简要介绍。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刘健 摄)
余蔚平: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由我们四位共同介绍对标国际先进经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关情况。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做好“六稳”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近年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和短板弱项,瞄准国际一流水平,推出了大量务实有效的改革举措,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力度更大、精准度更高、节奏更快。国务院职能转变协调办、财政部会同司法部等十余个部门和京沪两市政府,根据去年世界银行评估结果,逐项梳理了我国营商环境存在的56项主要失分点,对标国际先进、对接国际通行规则,于年初制定专项改革任务台账,明确改革目标、责任部门、时间节点。目前,除少数修法及涉及整合多部门职能和系统的任务外,国务院职能转变协调办、财政部已经协调推动各部门及京沪两市政府按时保质地完成了百余项改革举措,在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保护中小投资者监管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进一步增强了我国营商环境的国际竞争力。
特别是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基础上,北京和上海两市作为我国的样本城市,以参与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估为契机,敢于啃改革的“硬骨头”、敢于趟改革的“深水区”,在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跨境贸易、开办企业、登记财产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全国的“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树立了标杆,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了大量可学习、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大了最新的政策实施和宣传力度、一线窗口办事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改革举措全面落地、政策语言简明易懂、办理流程一目了然,大幅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知晓度,妥善解决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并充满自信地向国际社会展示和宣介中国“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最新成果。
事实证明,中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政策成效经得起市场主体和国际社会的检验。昨天,世界银行发布了今年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成功实现高位提升,由去年第46位上升至第31位,并连续两年被世行评选为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全球10个经济体之一。其中,执行合同、获得电力指标排名分别位居全球第5位、第12位,位居全球前沿;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排名实现了弯道超车,排名由第121位跃居至第33位;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排名大幅上升36位至第28位。跨境贸易、办理破产、纳税、开办企业等指标排名也实现了不同幅度的提升。
李克强总理于10月22日(本周二)签发国务院令,公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刀刃向内的革命,是我国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场“攻坚战”。习近平主席强调,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财政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和参与全球评估的地方政府,力争部分领域的改革引领全球潮流、部分领域尽快弯道超车、部分领域紧随其后,朝着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不断前行。同时,我们也将积极推动京沪等参评城市的改革举措、改革经验走向全国,并与国际社会共享中国改革经验,为提升全球营商环境的整体水平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谢谢!
寿小丽:
谢谢余部长,下面请王红女士做介绍。
北京市副市长王红(刘健 摄)
王红: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例行吹风会,借此机会向各位媒体朋友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两年来,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加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对标国际规则和最高标准,大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据世行报告显示,两年来北京大力度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共有88项改革被世行采纳。其中,在刚刚发布的2020版报告中,采纳35项,得分为78.2分,在去年大幅提升的基础上,今年又提高了4.6分,超过部分欧盟国家和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水平。获得电力的成本和手续、办理建筑许可指标中的建筑质量控制、执行合同的司法程序质量等6项子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球前沿水平,其中4项拿到满分。5项一级指标进入前30强,树立了全球最佳实践的标杆。登记财产环节及时间、获得电力供电可靠性等24项子指标超过OECD高收入国家水平,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改革先行者。北京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的大幅提升和树立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做出了重要贡献。按照世行经济体的城市排名,北京分值相当于名列28位,超过29位的日本东京。
良好的营商环境大大激发了地激发了市场的主体活力,促进了首都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大家知道北京是科技创新中心,我们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2017年日均设立98家,2018年日均设立200家,今年我们日均设立25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5万家,实现了翻番。独角兽企业82家,占全国的一半,可见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障。
一是坚持锐意创新,率先探索,强力推进改革。两年来,北京市积极探索,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推出一批创新性强、影响力大的突破性改革措施。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0和2.0版系列政策149个,改革措施达191项。比如,开办企业率先推行“一站式服务”,实现“一窗办理,一次填报”,企业可一次性领取营业执照、公章、发票等;获得电力率先实行小微企业低压接电“三零”服务,办理环节由3个压减至2个,成为全球办电环节最少的地区;获得信贷率先实现动产担保统一登记,通过整合市场监管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两个系统,大幅提高动产交易担保效率;京津携手在跨境贸易领域率先实行“提前申报容错机制”和“一站式阳光价格”,整体通关时间由111小时压减为83小时,压缩25%。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难题,精准推进改革。特别是针对企业集中反映的手续多、时间长的办理建筑许可问题,北京在全国率先推行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监管、验收、登记全封闭式项目管理模式,构建“多规合一”“多图联审”“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的高效审批模式;将14个审批部门的审批职能,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合并的立即合并,审批服务事项由224项精简至107项;将原来涉及7个部门8个事项的专项竣工验收改为联合验收。根据今年世行报告,北京办理建筑许可办理时间压缩了32%,环节压缩了18%,排名相当于从去年的132位跃升至32位,提高100位,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这既是北京市政府主动作为、锐意改革的集中体现,也是不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一网通办”的成功实践。
三是坚持一抓到底,务求实效,提升企业更多获得感。北京市不断探索建立“问题清单+高位调度”的常态化、滚动式改革推进模式,强化企业和群众第三方的日常监督,打通从政策出台到落地生根的“最后一米”。据世界银行2019、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北京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跨境贸易、纳税等重点指标共压缩办事时间64%,办事环节32%。与此同时,营商环境改革直接为企业节省经营成本达30亿元;北京市顶格实施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累计为企业减负达1800亿元。这些改革也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广泛认可,两年来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共收到锦旗3487面,表扬信4384封。我们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们干部面对一面面锦旗和一封封感谢信,深受教育鼓舞,也进一步增强了深化改革、做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下一步,北京将继续坚持首善标准,奋发有为,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在全国立标杆、树示范,为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和高质量发展做出“北京贡献”。
谢谢大家!
寿小丽:
谢谢王市长,下面请陈寅先生做介绍。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刘健 摄)
陈寅: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国家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上海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政府流程再造为抓手、以增强企业获得感为标准,充分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方面的先行先试作用,借鉴国际经验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以开放促改革,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中央要求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上海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和先进经验,以“自贸区速度”引领带动全市政务服务效率提升。探索并在全市推广实施“证照分离”等改革,开办企业全流程便利度大幅提升,“准入不准营”难题逐步解决。推出投资建设审批事项“四个集中一次办成”改革,企业办理建筑许可审批时间和环节大幅缩减。建设高标准“通关+物流”全程可视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出口货物时间和成本大幅下降。推出办事大厅“综合窗口”、窗口无否决权等创新举措,全面提升了政务大厅窗口服务效率。6年多来,上海自贸区在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和“证照分离”改革领域探索形成了300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推动了营商环境系统性提升。
二是推行“一网通办”,提升政府服务效率。上海以全市通办、全网通办、只跑一次、一次办成为目标,对政务服务进行革命性再造。成立了市大数据中心,建成“一网通办”总平台,接入2035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行政审批全覆盖。并创造性地进行了系统重构,推动服务流程简化优化,90%的审批事项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356项事项全市通办。在推进“线上进一网”的同时,推进“线下进一窗”。将专业受理窗口整合为“零差别受理”综合窗口,受理人员从“专科医生”升级为“全科医生”,申请人等候时间平均减少了三分之一。
三是推出“企业服务云”,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首创电子政商综合服务平台——上海市“企业服务云”,面向全规模、全所有制、全生命周期企业,提供普惠制精准性兜底式服务,主要解决政策获取渠道不畅、诉求无处反映、难以有效寻求专业服务等问题。截至目前,“企业服务云”已建成全覆盖政策、兜底式诉求、集成式专业服务体系,网站总访问量累计达848.8万人次,注册用户49.2万个,完成服务订单9.1万个。
近期,上海进一步对标国际上营商环境领先的经济体,以拓展改革覆盖面、扩大企业受益面为重点,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3.0版方案,继续以更大力度推动提升营商环境。
寿小丽:
谢谢陈市长,下面我们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焦非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余部长,我们知道现在全球经济正在面临下行的压力,各个经济体纷纷都在改善营商环境,尽量争取外资,我们国家在改善营商环境的国际竞争力方面怎么样?您怎么评价?谢谢。
余蔚平:
谢谢您的提问。确实,营商环境是一国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表现,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围绕营商环境开展的竞争确实日趋激烈。一方面,已经位居全球前沿水平的发达经济体没有放松改革的步伐,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今年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前20位的经济体实施了22项改革措施,其中一半以上来自经济合作组织就是经合组织高收入的经济体。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的经济体也是奋起直追,今年世行评选的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中有9个是发展中的经济体。所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政策,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特别是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打好政策“组合拳”,并在制度设计上进一步加强同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对接,积极打造与中国国际经济地位和影响力相匹配的营商环境。
从世界银行对于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评价结果来看,中国的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屡创新高,去年首次进入全球前50强之列,今年已经接近了全球前30强,可以说中国是新兴市场经济体中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最大、成效最显著的几个国家之一。
此外,中国近年来在“证照分离”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放宽外资行业准入限制,推行公平竞争规则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这些已经远远超出了《全球营商环境评估报告》所评估的范围。因此,我们对中国营商环境的国际竞争力充满了信心。
当然,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会用脚来投票,在这里我也想与各位分享两组数据供大家管中窥豹,一是营商环境改善持续激发了创业创新的热情,今年1-9月,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的数量达到了1766.4万户,日均新设市场主体是6.47万户,同比增长达到了13.1%。二是让利于企业,实实在在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今年前8个月,减税降费规模超过了1.5万亿元。中国有广阔的市场、优秀的人才、便捷的基础设施还有高水平的营商环境和一流的政府服务,我们欢迎和期待来自全球各经济体的企业家来华投资兴业,与中国企业竞争合作,共享中国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所释放的制度红利,并为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谢谢。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提问(焦非 摄)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
我想了解一下从2017年以来,上海已经实施了两轮营商环境的对标改革,想了解一下目前效果怎么样?谢谢。
陈寅:
谢谢您的提问。应该说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经过两轮营商环境对标改革,我们深刻体会到少花钱、不花钱,优化制度性和体制性等一些软环境,让市场主体不断地主动增加投入,带动就业,这比政府直接干更稳定、更有效。上海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对于经济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一是,企业投资的信心在增强。大家也看到,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上海通过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给企业吃了定心丸。上海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保持了向上走的态势,前三季度增长6%,是逐季往上走。另外工业投资也在去年增长17.7%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又增长16.3%,连续18个月保持了两位数的工业投资增长,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和基础。
二是外商投资也更加看好上海。今年1-9月份,新设外资企业项目、合同利用外资、实到外资这三个方面都实现了同步增长,分别增长了40.2%、8.9%和13%。上海到目前已经累计引进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05家,外资研发中心452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的数量约占全国的一半。
三是企业活力在增强,新的市场主体不断涌现。今年上海全市日均新设企业1429户,增长7.4%,截至三季度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年新增就业岗位目标。
上海营商环境的改革,坚持以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着力解决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上海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谢谢。
CNBC记者提问(焦非 摄)
CNBC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外资的金融企业,他们有一些担忧就是关于汇款的问题,想问一下最近一些新的政策有没有在这方面有一些改善?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北京还有上海市对于知识产权还有其他对外企的营商环境做出哪些改善?谢谢。
余蔚平:
谢谢你的提问。对于你提的第一个问题,世行的评估指标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这方面的事务也有它的主管部门,建议你会后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关于北京和上海的问题请两位市长予以回答。
王红:
谢谢您的问题。北京市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特别是因为北京市是科技创新中心,强化机制改革和模式创新,积极构建行政执法司法审判多元调节、商事仲裁、法律服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七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大保护的格局。目前我们北京市设立了中国北京朝阳(设计服务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面向北京市重点产业的快速预审,快速维权。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在北京16个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知识产权维权中心的工作站71个,定点服务企业,基本实现了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全覆盖。我们建立了10家行业知识产权纠纷调节组织,培养了242人的人民调解员队伍,截至2019年9月,共调节纠纷9608件,结案6144件,调解成功率64.10%。调解的平均用时是15天左右。
同时我们畅通投诉举报的渠道,通过12330、12345这个热线,接受北京地区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七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我们这个12330、12345是及时办理热线,会将这些举报的线索及时转交执法部门进行行政处理,并跟踪举报投诉的办理。
从监管执法这个层面来看,我们全面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的工作,执法监管实现了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大对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截至2019年9月底,共接收知识产权举报投诉2831件,查处知识产权案件361件。强化司法审判和行政执法相衔接的双轨保护机制,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强大的司法保障。
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我们世园会刚刚结束,如果那个时候参加世园会新闻发布会的话我会邀请你去世园会看一下我们知识产权是怎么保护的。比如世园会开园162天期间,我们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专项工作组,还制定了《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案》、《世园会知识产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世园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执法流程》,在园区设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组建了专门的执法力量,在会前、会中以及会后,在园区内开展了全覆盖式的知识产权综合检查,从专利、商标、版权及植物新品种角度对相应的展馆逐一排查,这里面我还有一系列的数据,比如说执法人员检查了1800余户企业,检查专利产品120多件,审核广告也1000多条,在这方面我们还对文化演出活动也进行2000多场次这样的检查,对世园会独有的工作,比如说对29件备案的植物新品种进行高密度的保护,对9件没备案的植物新品种指导严格保护,对中国1200余下各个植物品种及40多个国外新品种进行了保护,这些确保北京世园会期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谢谢您。
陈寅:
下面我做上海方面知识产权保护的补充。首先我要讲的是北京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在全国始终是领先的,也是我们上海学习的榜样。上海建设“五个中心”过程当中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加强了行政、司法相互协同的监管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就专利、版权、商标等一系列违法行为开展大力整治,构建了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和同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
具体措施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商标、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就今年来说,1-9月份,我们共立案受理了专利纠纷案件169件,结案169件;查处商标违法案件1131件,没收各类侵权商标标识和商品共24.9万余件,移送商标犯罪案件25件。
二是发挥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示范作用。今年1-9月份共受理专利预审案件474件,获得授权将近145件。
三是加强对于涉及到“进博会”的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相关知识产权市场秩序的全面监管和综合整治,努力净化知识产权市场环境,优化举报投诉机制,强化线索转接工作,提升行政查处效率。
四是推进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经济流动比较频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更需要加强一体化联动,所以在案件的移送、委托送达、协助调查、协助执行、协助办案、横向协调、服务协作、信息共享等方面长三角三省一市开展全面执法协作。
五是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全年上海各个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2157件,成功调解了1497件,调解成功率将近70%。
六是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国际运营(上海)试点平台,并投入实际运营。开展了知识产权交易服务、金融创新、海外布局及维权,重点产业的运营以及基础服务等核心业务功能,通过这些举措既保护知识产权,又让更多的知识产权能够发挥它的作用和经济贡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提问(焦非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们看到世行发布的这份报告当中有十个指标,纳税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这几年来中国政府的减费降税力度很大,想问财政部今年以来减费降税进展如何?谢谢。
余蔚平:
谢谢您的提问。得益于减税降费政策效应的不断释放以及纳税便利化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的纳税指标排名正处于一个稳步上升的通道,已由2016年的全球第131位上升至2019年第105位。世界银行在今年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还用大段篇幅,高度肯定了中国在压缩纳税次数、耗时,降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率等方面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政策。
今年以来,财政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迅速出台5个方面的减税降费具体政策措施,包括深化增值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政策,并积极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切实落实到位。比如,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已于1月1日起实施;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已于4月1日起实施;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已于5月1日起实施;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措施已于7月1日起实施。此外,为进一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自2019年6月1日起,对部分先进制造业行业放宽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条件;为进一步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2019年10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将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比例由10%提高至15%。
从目前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减税降费实施效果良好,社会普遍反映今年实施的综合性、一揽子减税降费政策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公平的惠企措施。各项减税降费措施落实有力,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一是初步实现了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税负有所降低、其他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三个确保”要求;二是坚持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聚焦减轻小微企业税负,重点支持了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三是企业减税红利再投资比例上升,有力促进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四是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有力增强了市场信心和经济增长后劲;五是在减税降费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消费活力提升。
下一步,财政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继续密切关注各行业税负变化,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确保减税降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将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推动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更好的效益。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焦非 摄)
光明日报记者:
请问从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来看,今年中国具体在哪些领域推进了改革?此外,从中国进行营商环境改革的措施来看,中国获得了哪些具体的经验?谢谢。
余蔚平:
谢谢您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好。最新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采信了京沪两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在办理建筑许可、保护中小投资者、办理破产、跨境贸易、获得电力、纳税、开办企业、执行合同、登记财产等9个指标领域的36项新增改革政策。
比如,京沪两市瞄准全球最佳水平,大幅压缩了简易低风险建筑项目的审批流程、耗时,多规合一、多图联审、多验联合,并完善了建筑质量监管制度。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评估,办理建筑许可全流程耗时由去年的155个自然日压缩至111个自然日、建筑质量控制指数达到了满分,指标排名大幅提升88名至全球第33位,为我国今年总体排名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最高人民法院以及证监会进一步完善了上市公司的相关监管规则,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保护,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排名显著提升36位至第28位。
当然,这只是我们对标国际先进经验、优化营商环境的两个改革剪影。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在此,我就不再一一列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会后向京沪两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深度的跟踪和报道。我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亲身去体会这些变化,也希望媒体朋友们把企业的感受反馈给我们,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执行政策。
根据世行的最新报告,我国已经连续两年被世行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如果你问这里面有什么成功经验,我想简单讲三点:
第一,有的放矢,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提高政策举措的精准度。正如我刚才所介绍的,这两年来,我们逐项梳理失分点和市场主体关切,结合国际最佳实际和我国“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出台具体改革举措,并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全面落地,让世行通过企业的政策感受度和满意度对中国的营商环境进行打分评估。
第二,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形成改革合力。世界银行主张全流程改革,为企业提供集约型的便利化服务。例如,开办企业指标绝不简单等同于我们传统理解的工商登记,它还包括涉及税务、公章、社保等在内的一系列事项。办理建筑许可指标绝不仅仅是指办理施工许可证,它囊括了企业从项目立项、规划、质量检查、验收、用水报装直至完成建筑物首次不动产登记等在内的全流程。因此,这两年来,我们推动相关指标的不同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打破政策樊篱,打通数据壁垒,相关流程应并尽并、应减尽减,按为企业群众办好“一件事”的理念,再造流程。
第三,加大改革政策的宣传力度。会同京沪两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了大范围、高密度的政策宣传和解读,组织了数十万人次的专场政策培训,将最新的办理流程、承诺时限广而告之,努力让国内外企业、国际社会看到一个政策更加透明、改革不断前行的中国。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提问(焦非 摄)
香港商报记者:
上海和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城市比还有哪些差距?下一步在提升排名方面您觉得在哪些领域的阻力还比较大?谢谢。
陈寅: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上海在2017年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的时候,确定了一个优化营商环境的三年目标,到2018年相关领域的短板弱项要明显改善,部分领域的营商环境指标要达到国际公认标准的先进水平;到2020年,各领域营商环境便利度要全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到目前来看,这两个目标大部分已经实现,在世行10项测评的指标当中,我们有8个指标进入了全球前60名,5个指标进入全球前30名,这意味着营商环境改革的深度和成效有了长足进步。相关领域营商环境的竞争力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整体面貌也得到了系统性提升。接下来的工作当中,我们还是要对标更高标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对标世行营商环境排名前列的先进经济体,以建设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世界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以聚焦世行对标改革和“一网通办”等为重点,特别要针对企业反映的一些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不断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
下一步,一是要瞄准更高目标。这次北京和上海一起努力,中国总体排名第31位,说明前面还有30个经济体比我们做得更好,那就是我们赶超的目标。
二是要花更大力气抓好政策的实施。一方面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从推出到见效有一个过程,我们要不断地加强政策宣传,包括加强窗口服务人员培训,优化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改革也有一个逐步深化和系统化的过程,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方案,逐步扩大改革覆盖面,最终能够实现全领域、全覆盖。比如像建筑许可办理,我们要从低风险小型项目做起,逐步扩展到一般项目,最后能够扩展到各类型的投资项目。再比如像获得电力,我们从低压用户逐渐扩大到高压用户,逐步把范围扩展到用水、用气和用网等其他领域。
总之,我们将以企业的感受度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唯一标准,以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谢谢。
新京报记者提问(焦非 摄)
新京报记者:
想请问王红副市长,今年世行报告对北京过去一年来营商环境改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北京的评分也有了较大的增长,我们提出了北京要打造国际营商环境高地的目标,北京下一步还有什么打算?谢谢。
王红:
您问的问题都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就相当于跑一场马拉松,190个经济体同场竞赛,不进则退,同时优化营商环境也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既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又要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所以必须马不停蹄,一茬儿接着一茬儿干、一轮接着一轮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相关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要对标国际前沿城市,查找不足和差距,逐项梳理失分点,充分发挥全方位、多层次、跨区域的改革协调推动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强大的改革推动力。
二是坚持以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目标,这也是我们营商环境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让企业和群众参与改革、推动改革,改革的成果由企业和群众来检验。工作当中要问计于企,问计于民,这其中也包括媒体朋友们经常给我们提出监督、批评以及建设性的意见,这些都是我们改革的出发点。
同时我们要加强市区联动,提高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窗口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便利度。
三是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的难点、痛点重点攻关。北京在实施营商环境优化1.0、2.0的版本基础之上,目前已经制定完成了优化营商环境3.0版,改革任务涉及12个方面204项具体的设施,力争实现新的突破,谢谢您。
寿小丽:
时间关系我们最后一个问题。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焦非 摄)
经济日报记者:
今年我国的营商环境国际排名稳中有升,请问下一步我国对标国际先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将重点聚焦在哪些领域?谢谢。
余蔚平: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财政部会同国务院职能转变协调办、有关部门及参评城市政府,积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丰硕的改革成果。但与企业和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我们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和参评城市政府着手研究和启动下一轮的对标国际先进经验、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工作。总体而言,下一阶段,我们将做好两大方面工作:
一方面是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便利化改革,按照“一窗、一门、一网”的要求,进一步压缩涉企事项的办理流程、耗时及费用。比如,在开办企业方面,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参评城市全面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将社保登记、公积金账户设立办理等整合纳入“一网通办”平台;在办理建筑许可方面,进一步完善分类审批、分类监管制度,打造覆盖全流程的网上综合受理平台,提高审批和监管效率;在跨境贸易方面,进一步提高通关“无纸化”程度,支持参评城市实施进口船边直提模式;在纳税方面,将依托电子税务局、一网通办、优化纳税申报表等手段,进一步减少企业纳税总耗时。
另一方面是大力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结合审判实践,针对办理破产、执行合同、保护中小投资者等领域存在的制度性短板,已经出台多项司法解释,进一步提升债权人以及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话语权,取得了积极的改革成效。近期,国务院专门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这是在国家层面首次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行政条例,进一步加强了营商环境工作的顶层设计。下一步,我们还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相关改革要求,配合做好相关工作,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就财政部自身而言,一方面,将继续发挥好总体牵头的作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破解制约地方改革的体制机制瓶颈,推动参评城市先行先试,并利用好世界银行等国际开发机构的智力资源,为有关部门和参评城市解决“放管服”改革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面临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为我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做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作为纳税指标的牵头部门之一(财政部与税务总局共同牵头),我们将会同国家税务总局以及有关方面,继续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税降费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好现有政策,并进一步完善后续政策设计,切实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谢谢。
寿小丽:
今天的吹风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再见。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